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智能化用肥 用科技為耕地“瘦身增產”
智能化用肥 用科技為耕地“瘦身增產”
來源: 寧夏日報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7-02-09 閱讀次
測土配方施肥是智能化用肥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用時期和施用方法。其核心是調節和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同時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補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要;達到提高利用肥料率和減少用量,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節省勞力,節支增收的目的。
依據智能化用肥理念,浙江大學研究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技術”,開發出按照不同地區土壤特性和水稻生長需要,在插秧或拋秧前,將水稻專用肥水作為基肥一次性施下并耙勻于耕作層中,該肥在土壤中緩慢釋放,可滿足水稻一生的養分需要,不需再進行追肥,水稻能穩生穩長,避免了常規施肥法因掌握不好用量而出現水稻暴生暴長、易招引病蟲害和倒伏等問題,實現增產增收。
因操作簡便,容易被農民掌握,而且可減少3次——5次追肥人工,大大地減輕了水稻移栽后多次追肥的勞苦,能省工節本增效,目前該項技術在浙江全省10多個點示范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省工增產增收的效果。據了解,僅智能化水稻專用肥與常規肥料比較,在減少15%用量條件下,就能增產效果達6%——10%,同時可減少氮氧化物等溫室氣體排放,提高氮肥利用率7個——12個百分點,不僅在水稻種植,該項技術還能應用于瓜果蔬菜的種植對于綠色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依據智能化用肥理念,浙江大學研究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技術”,開發出按照不同地區土壤特性和水稻生長需要,在插秧或拋秧前,將水稻專用肥水作為基肥一次性施下并耙勻于耕作層中,該肥在土壤中緩慢釋放,可滿足水稻一生的養分需要,不需再進行追肥,水稻能穩生穩長,避免了常規施肥法因掌握不好用量而出現水稻暴生暴長、易招引病蟲害和倒伏等問題,實現增產增收。
因操作簡便,容易被農民掌握,而且可減少3次——5次追肥人工,大大地減輕了水稻移栽后多次追肥的勞苦,能省工節本增效,目前該項技術在浙江全省10多個點示范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省工增產增收的效果。據了解,僅智能化水稻專用肥與常規肥料比較,在減少15%用量條件下,就能增產效果達6%——10%,同時可減少氮氧化物等溫室氣體排放,提高氮肥利用率7個——12個百分點,不僅在水稻種植,該項技術還能應用于瓜果蔬菜的種植對于綠色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靠改革播種..
- 下一篇:浙江寧波掀起備春耕生產熱潮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