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蕪湖多措并舉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蕪湖多措并舉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農業污染正成為我國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過量的化肥使用會造成土壤酸化,過量農藥會威脅到食品安全,畜禽養殖水產養殖污染也不容小覷。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是圍繞促進農業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目標,我們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蕪湖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環保站站長吳支行說。農業面源污染包括農藥化肥的使用、秸稈的焚燒、畜禽糞便污水的排放、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的丟棄等。“蕪湖市貫徹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多措并舉,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
吳支行介紹,蕪湖市開展了“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在全市遴選若干茶園、果園、蔬菜園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驗、示范,創建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生產運營模式。為減少農藥使用,我市集成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控害等技術,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相融合,很多果茶園還開展了全程綠色防控試點,農委還組織實施低毒生物農藥示范推廣補貼項目。
吳支行介紹,推進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推進水產養殖污染治理、推進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和秸稈綜合化利用也是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農業企業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意識,采取各種手段提高降低農業污染農產品品質。
“做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宗旨,既能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又能提高經濟效益,農業要持久發展,必須要注重農業生態的保護。”蕪湖將軍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葉勝佳說。據了解,公司有龜鱉和淡水魚養殖共11個水產品種,還有水稻、小麥等種植。公司一直重視綠色發展,在350水稻田采取水稻甲魚混養模式,甲魚可提供有機肥,同時又能吃蟲害,這樣就減少了肥料和農藥使用甚至是不用。“我們的大米是綠色產品,賣到市場上最高15元一斤。”葉勝佳說,公司從來不進行工廠化的高密度種植養殖,堅持生態種植養殖,雖然產量上可能少些,但品質上去了,性價比更高,產生的效益更多。“做農業企業,必須要有守住青山綠水的決心,做綠色有機產品,才會有持久的良性循環。”
南陵宏發生豬養殖有限公司的污染物資源化利用做得也很不錯。公司有沼氣池、發酵池和沉淀池等,每日生豬排出的污水和糞便都經過處理和榨干。“我們與農業承包大戶簽了協議,將處理過的糞便給他們用于農田種植。”負責人張翠銀說,附近很多農戶家里種菜,也過來取有機肥。今年,公司還投資幾十萬購買了污水處理機,經過處理過濾后的水將達到二級標準。雖然為防治污染投入很大成本,但企業只有重視環境,采取切實的行動,才能生存下去,也才能得到社會及政府部門的支持。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