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廣東將劃定水稻生產功能區
廣東將劃定水稻生產功能區
為提高廣東省水稻和天然橡膠生產能力、保障廣東省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建立廣東省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以下簡稱“兩區”)劃定和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并提出了具體要求。
細化落實到農戶和田塊
國家下達廣東省的“兩區”劃定任務是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1350萬畝(全部為水稻)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60萬畝(全部為天然橡膠)。
《方案》提出了廣東省“兩區”劃定和建設的目標:在完成劃定的基礎上,著力推進“兩區”建設,力爭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兩區”建設任務,形成布局合理、數量充足、設施完善、產能提升、服務健全、管護到位、生產現代化的“兩區”,提高廣東省水稻和天然橡膠生產能力,保障廣東省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按照任務和目標,《方案》對“兩區”的劃定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2017年在南雄市、興寧市、海豐縣、臺山市、廉江市、高州市等6個產糧大縣開展“兩區”劃定試點,探索積累經驗。2018年全面推進劃定工作,做到全部建檔立卡、上圖入庫,實現信息化和精準化管理。
《方案》要求,各地要深入開展調查、制定劃定方案、規范開展劃定,試點縣(市)在2018年底前、其他縣(市、區)在2019年6月底前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劃定及上圖入庫等工作,由省農墾總局會同省國土資源廳,參照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劃定程序和步驟組織實施。“兩區”劃定工作在2019年底前完成。
《方案》提出,要科學確定劃定標準,結合廣東省當前水稻種植田塊類型特點,優先將已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連片、建成或規劃建設的高標準農田等生產條件較好的水田劃定為糧食生產功能區;將坡度在35度以下的、海拔高度低于900米、基礎設施滿足生產需求、土壤酸堿度適中、無污染的連片宜種坡地劃定為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
各地要逐級分解下達任務,并結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細化落實到農戶和田塊。各地級以上市要將產糧大縣作為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劃定重點。
政策扶持力度將加大
《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強“兩區”的保護和建設。各地要嚴格“兩區”范圍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和管理,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用途不改變,按照“誰使用、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將“兩區”地塊的農業基礎設施管護責任落實到經營主體,督促和指導經營主體加強設施管護。其次,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整合涉及農田水利等基本建設資金,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提升“兩區”耕地質量,進一步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補償制度,穩定提高“兩區”產能。
在劃定的“兩區”范圍內,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減施增效技術,力爭到2020年,全省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加大農業面源污染和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力度。同時,加快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培育農業經營組織,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并加強動態監測和信息共享。
《方案》提出,今后將加大“兩區”的政策扶持力度。今后將“兩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今后一段時期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安排的重點領域,各地制定的相關扶持政策要以“兩區”為重點方向,現有的高標準農田、農業綜合開發、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要積極向“兩區”傾斜,將連片面積較大“兩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列入省級重點項目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投資項目,加強田間工程、節水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方案》要求進一步優化財政支農結構,創新資金投入方式和運行機制,推進“兩區”范圍內各類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使用。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機制,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逐步提高產糧大縣的人均財力保障水平,推進產糧大縣率先在“兩區”范圍內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的農戶優先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等扶持政策。
在符合條件的“兩區”范圍內,探索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加大信貸支持,優先在“兩區”范圍內探索農產品價格和收入保險試點,推動“兩區”農業保險全覆蓋。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