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二氧化碳、風向風速及雨量在農業中的作用
二氧化碳、風向風速及雨量在農業中的作用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生產的基礎行業,在整個國家運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影響農業的因素很多,二氧化碳、降雨量、風向風速、土壤質量等等的因素,都直接間接地影響著農業的發展。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材料,因此,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長的決定性因素。含量太高或者過低都不適合作物的健康成長。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可以提高許多農作物的凈生產力,這是因為碳的“肥力”能夠增加光合作用。這種影響的大小隨不同的農作物而不同。二氧化碳對某些農作物,也就是我們說的C3農作物,有積極的施肥作用。這些農作物包括歐洲和亞洲的主要谷類作物,即小麥和水稻。另一方面,像玉米、高粱、甘蔗和小米這樣的 C4農作物對二氧化碳就沒有什么特別的反應。由于C3雜草對這種變化的反應也可能很好,結果就有可能抑制C4農作物的產量。而C4農作物是熱帶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農業的主要糧食來源。
風速風向:風向,即風吹來的方向,用方位或者角度表示。在天氣預報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今天夜里到明天,偏南風,4-5級。這個偏南風就是風向,4-5級就是風速。“偏”字說明方位左右擺動不能確定。而平常所說的北風是從北方吹來的風,南風是從南方吹來的風。風速在學術界分為12個等級,分別為無風、軟風、輕風、微風、和風、勁風、強風、疾風、大風、烈風、狂風、暴風和颶風。總得來說,風速風向對農作物的影響不是特別大,但是我們也不可忽視它對株式作物的影響,因此測得風速和風向對于掌握作物的生長狀況,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降雨量:全世界許多地區的降雨類型都有可能因全球變暖而發生變化。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的預計,全球年均降雨量在21世紀會有所增加,盡管某些地區的降雨量會有一定減少。在降雨量預計增加的地區,有可能每年的降雨量都會有很大變化。在開花、授粉和灌漿階段的水分短缺被公認會造成玉米、大豆、小麥和高粱的減產。 降雨量的變化和土壤水分蒸發蒸騰損失總量的增加會進一步導致世界部分區域水資源的短缺,并影響其水質。獲取水資源是確保糧食安全的主要因素。農業用水幾乎占全球用水量的70%,而這一比例在亞洲和西亞地區則高達95%。因此,水資源的緊張會嚴重影響農業。降雨量的變化還會影響土壤的水分。最近對全球15個氣候模型的分析表明所有氣候模型都給出了一些相同的預測結果。美國的西南部、墨西哥、中美洲、地中海、澳大利亞和南部非洲一年四季都會因全球變暖而導致土壤水分蒸發增加,土壤變干。亞馬遜河流域和西非的許多地區會在6月、7月和8月三個月出現土壤變干的現象,而亞洲季風地區出現土壤變干的時間是在12月、1月和2月。但預測土壤變濕的情景時,這15個模型分析只有在北半球中緯度和高緯度地區的非種植季節,才得到很一致的結論。這項研究總結認為,全球變暖可能會造成土壤缺乏水分,從而導致全球糧食生產潛力整體減少。降雨量的變化還會對河流的水流以及灌溉用水產生影響。在那些依靠融雪進行農業灌溉的區域,例如在南亞的許多地區,冰川和降雪量的減少可能會對夏季供水帶來嚴重的后果。氣候變化將進一步加劇中亞、北部和南部非洲、中東、地中海地區和澳大利亞發生干旱的頻率和強度。極端天氣現象(包括干旱、暴風雨和洪水)發生頻率及強度的增加都會導致對農作物的破壞以及土地退化。
總之,影響農業的因素有很多,在具體農作物栽培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作物,采取不同的措施,來提高作物的產量。正所謂因種而異,我們應該針對不同的農作物,來控制不同的影響因素。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