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長江流域:氣候變暖將使小麥玉米顯著減產

      來源: 中國糧油信息網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09-11-11  閱讀

      高溫、暴雨、雪災……接連不斷的極端氣候事件給人們心頭帶來一絲緊張:大自然越來越暴躁,生活在其中的人類該怎么辦?昨天,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京發布《長江流域氣候變化脆弱性與適應性研究》報告提出,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主動適應氣候變化,是我們采取行動的時候了!

      弊:更熱更干,災害更多

      全球變暖使長江流域逐步滑入“亞健康”狀態:最明顯的是“體溫”驟升。由于氣溫上升,加劇了長江源區冰川與凍土的消融。據估算,長江源區的冰川面積到2060年將比1970年減少11.6%,而同期徑流將增加28.5%——這種水量的暫時增加,背后潛伏的是更長期的干旱。對漢江流域的研究結果表明,本世紀前五十年,該流域的降水量將比1971-2000年的平均年降水量減少7%。

      報告說,對于典型季風氣候的長江流域而言,這種水與熱的變化,使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增加。近年來長江流域雪災、暴雨、干旱不斷,即為明證。

      利:氣候變暖或使水稻增產

      全球變暖也并非一無是處,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更長的夏季,也許能使水稻增產。

      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產生“施肥效應”——為植物提供了更多的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會使農作物的產量提高。氣溫升高使得水稻的生長期延長,若根據氣候變化的具體情況,盡量將水稻種植區一熟制改為兩熟制、兩熟制改為三熟制,充分利用熱量資源,就可提高糧食產量。

      研究發現,如果只考慮氣候因素的影響,氣候變化將使長江流域水稻減產9%-41%,但如果同時考慮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所帶來的施肥效應,長江流域單季稻的產量總體上將呈現增產的趨勢。

      和水稻相似,長江中下游地區冬小麥呈增產趨勢。但不容樂觀的是,氣候變化將使長江流域的小麥和玉米顯著減產,到2080年長江流域的玉米將普遍減產,其中四川盆地中部減產幅度最大,達25%-50%。

      應對:經濟發展考慮“氣候變數”

      “順應天時”的古訓,對于正面對氣候變化的我們而言,顯得尤為警醒。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是環境問題,但從根本上講是發展問題,只有提高流域內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報告建議,一是“趨利”,如可利用氣候變暖所提供的熱量資源,在長江流域種植更多水稻,而壓縮玉米、小麥的種植面積;氣候變化為森林生長提供了一些有利條件,因此可順勢涵養山林,發展林業。二是“避害”,這在城市中尤為明顯。

      研究顯示,作為大都市,上海應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在不斷上升:上海城區在近50年氣溫上升了2.35℃,是全球近50年增溫幅度的近4倍;上海近 50年降水災害概率為21.1%,比50年前上升了5.3個百分點……氣候變化會為上海交通和運輸業帶來較大損失,同時由于氣候災害增加,會增加對其進行風險評估的不確定性,進而增加保險業的賠付,影響上海金融保險業的發展和對外部資金的吸引。報告認為,上海應采取提高防洪墻和海岸防護工程的設計標準、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和開發新的水源地、加強對極端氣候事件的預報預警能力、完善災害應急和響應機制等措施。

      報告還指出,氣候變化會對南水北調、三峽水庫等大型工程造成影響,因此應積極調整方案,以提高工程的最終使用效率。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