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我國首次為轉基因糧食作物頒發安全證書

      來源: 分析測試百科網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09-12-03  閱讀

      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獲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正式產業化

        我國在生物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獲得重大進展。記者今天(12月2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采訪時了解到:由我國著名生物技術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范云六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歷經多年完成的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研究項目,日前獲得農業部正式頒發的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生產應用。這是我國首次為轉基因糧食作物頒發安全證書,標志著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從此正式跨入產業化階段。

        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研究項目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近年來重點跟蹤管理,培育重大科技成果的重大項目之一。經過嚴格規范的安全評價,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從2005到2008年先后完成了農業部規定的各項安全性評價試驗,于2008年12月通過了農業部安全評價委員會評審。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教授接受采訪時說,轉植酸酶基因玉米主要用于飼料加工,在飼料加工原料玉米、大豆、油菜中總磷的50%~80%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動物幾乎不能消化利用,需要額外添加礦物磷滿足動物生長對磷的需求。而且植酸是抗營養因子,和鈣、鐵、錳、鋅、鎂以及蛋白質等營養元素形成不溶性的螯合物束縛這些物質,嚴重影響動物對這些營養元素的利用。轉植酸酶基因玉米中的植酸酶可以降解飼料中含量豐富的植酸,釋放可被動物利用的無機磷,減少動物糞、尿中磷的排泄,減輕環境污染。同時,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利用農業種植方式替代原有工業發酵生產方式生產植酸酶,可減少廠房、設備、能源消耗等投入。因此,以玉米為載體生產的植酸酶直接用于飼料加工,實現了以環保、節能的農業生產方式生產“綠色磷”的夢想,具有巨大的產業優勢和應用前景。

        林敏所長介紹,轉植酸酶基因玉米是我國首例獲得安全證書的糧食作物,也是國際上首例研制成功的轉植酸酶基因玉米,這一重大成果的取得歷時12年,達到了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的產業化,將是我國作物生物技術產業化進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是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繼轉基因抗蟲棉產業化之后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農業高科技新興產業,對提高我國玉米種業國際競爭力和促進飼料及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和貢獻。

        “農民朋友要想種植轉植酸酶基因玉米,還需要等待兩年以上的時間,因為還需要經過品種區域試驗、品種審定等一系列程序后方能大面積種植”,林敏所長這樣說道。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