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山西農業補貼相關政策與重要意義
山西農業補貼相關政策與重要意義
山西省農業直接補貼政策相關背景
目前,山西省農業直接補貼包括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村低保補助等近50類,直接涉及到農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醫療、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在以往未執行國庫直接支付前和現在國庫直接支付未覆蓋的區域,這些涉農補助資金的發放,存在環節多、速度慢、透明度差等諸多問題,農民無法及時領到各類補貼款,更重要的是涉農資金種類多、金額大,多環節撥付極易引發職務犯罪。因此,國庫直接支付對農業直接補貼政策的實施具有特定意義。為深入了解國庫直接支付在農業直接補貼政策中的具體效應,課題研究人員通過走訪和調查問卷的方式在全省范圍內進行了調研,調研顯示,總體上來講,江西省農業直接補貼實行國庫直接支付后在資金發放渠道、資金運用效果等方面有以下一些特點。
1.資金直補環節少、速度快、透明度高。調研顯示,人民銀行通過多方協調實行國庫直接支付“直通車”后實現了當日撥付,當日到賬,環節少、速度快、透明度高。
2.資金直補提高農民對政府的認同感。國庫直補從環節上避免了資金發放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維護了國家惠農政策的嚴肅性,切實保護了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從而進一步樹立了政府廉潔、務實、高效的良好形象。
3.對農民種糧積極性影響較大。
為說明國庫直補對農民種糧意愿的影響,課題研究人員設計了系列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問及國家農業直補資金發放方式時,選擇“現金逐級發放”的占13.37%,“自行申報領取”的16.54%,“國庫直補”的占70.09%;在“如果國庫直補政策執行不到位,是否還種糧食?”,選“繼續種植”的占大部分63%,“調減面積”占23%,“改種其它”占14%;在“對國庫直補政策取向的建議”選項中,選“希望作為一項長期政策”的占62.41%,選“希望落實到位”的占37%。可見國庫直補政策的執行到位與否以及是否長期執行,較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以及種糧面積。
國庫直接支付在農業直接補貼政策中的實踐意義
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依托先進的支付清算系統,在全省開展了國庫直接支付政府性補助資金工作。截至2010年末,全省共有10個中心支庫、58個縣(市、區)支庫開辦國庫直接支付業務,覆蓋面達到53%,累計支付各類補助資金401萬筆,支付金額17.3億元,山西省國庫直接支付業務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全國國庫系統居于前列。
(一)探索出政府性補貼資金發放的新途徑。
國庫直接支付政府性補貼資金,將關注點集中到補貼的最終受益人,從效率和安全兩方面保障了特定群體的利益實現。
(二)探索出涉補領域反腐敗源頭治理的新模式。
通過國庫直接支付政府性補助資金,形成了從國庫到個人賬戶的點對點封閉的資金運行體系,從而在源頭上杜絕了與政府性補助資金相關的各類腐敗問題的發生。
(三)拓寬了服務領域,進一步彰顯了國庫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
直接支付將國庫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會公眾,改變了國庫以往單純為預算內資金和財稅行等相關部門服務的現狀,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力也進一步增強。
(四)豐富了基層央行支持地方發展的方式。
人民銀行作為“政府的銀行”,全面開展國庫直接支付,在更深層次上拓展了央行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職能,豐富了基層央行支持地方發展的方式。
提高國庫直接支付在農業直接補貼政策中效應的建議
(一)農業直補政策法律化。
將直補政策法律化是從制度層次對農業直接補貼政策的界定,也是本文的重要立腳點,如將國庫直接補貼上升到立法角度,必將真正體現農民的利益,真正促進政策的持久貫徹落實。目前,國務院正在研究制訂的《農業補貼條例》中就有農業糧食直補政策,相信在未來幾年里,我國的糧食直補政策法律化將變成現實。
(二)建立農業直補政策長效機制。應將農業直補政策作為一項持久的、穩定的支持糧農的補貼政策,消除政策的不確定性,給農民一個穩定的心理預期,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逐步形成由固定補貼(直補)、不固定補貼(價格支持)和生產補貼等組成的農業補貼和支持政策體系。
(三)降低補貼資金發放成本。
實行“一卡通”發放財政涉農補貼資金,剛開始行政成本會比較大。但是,工作入軌之后,不僅縮短了資金在途時間,而且減少了工作環節和工作量。所以,加快“一卡通”的推廣和普及,并充分利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手段提升“一卡通”發放工作的水平,是現階段提高直補資金發放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有效途徑。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