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玉米絲黑穗病發病原因及防治對策1
玉米絲黑穗病發病原因及防治對策1
李金鳳 姜秀芝 王志學(哈爾濱市呼蘭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1 病源特點
絲黑穗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屬擔子菌亞門軸黑粉菌屬,黑粉為冬孢子。病原菌大部分在土壤中越冬,少量在種子中越冬。冬孢子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較強,在土壤中可以存活2—3年,條件適宜時即可萌發。孢子萌發的溫度范圍為17~
2為害癥狀
絲黑穗病老百姓稱之為“烏米”。病菌主要為害植株穗部,通常于玉米抽穗之后呈現癥狀。雄穗受害時花器變形,穎片變長,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灰褐色菌癭,以后菌癭破裂散出大量黑粉。雌穗受害時,果穗變短,穗基部膨大,除苞葉外,整個果穗變成一個菌癭,成熟后苞葉開裂散出黑粉,黑粉內混有許多絲狀的維管束組織。一般情況下,雄穗發病的雌穗都發病,而有時雌穗發病雄穗卻正常。苗期也可發病,一般要到6~7片葉時才表現出癥狀。表現為病苗節間縮短,植株矮化,莖稈上粗下細,形如筍狀,多向一側彎曲。葉色深綠,有時葉上產生1~4條明顯的黃白色條紋,從葉基部延伸到葉尖。
3侵染循環和侵染途徑
散落在土壤中的病菌冬孢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另外有一少部分冬孢子可以附著于種子表面和混入糞肥中越冬,成為第2年的初侵染源。春天玉米播種發芽時,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經性結合后產生侵染絲侵入玉米,并達到生長點,以后菌絲隨玉米的發育而擴展,到玉米花芽分化時進入穗部。病菌破壞穗部形成大量黑粉。這是一個苗期侵入,系統發病的病害,屬系統侵染性病害。幼苗受病菌侵入的時問較長,一般是幼芽期侵染率高,四葉期以后侵染率下降,五葉期以后病菌基本很少侵染了。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玉米絲黑穗病發病原因及防治對策2
- 下一篇:玉米區域試驗方法及田間管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