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六安霍邱多措并舉提升耕地質量

      來源: 安徽日報農村版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7-11-10  閱讀

        耕地作為最基礎的農業生產資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國家的糧食安全和人們的生命健康。2012年以來,六安霍邱縣穩步推進耕地質量監測工作。霍邱縣土肥站制定了《耕地質量監測實施方案》,安排4名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監測點的管理維護、田間觀察、農事指導、樣品采集等工作。目前,全縣共設立31個耕地質量監測點,實現了對全縣各鄉鎮、開發區的基本農田耕地地力監測全覆蓋。
        通過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種植綠肥等措施,霍邱縣耕地質量等級有所提升。經縣土肥站調查分析,2017年與2016年相比,一、二級地面積增加了1463.92公頃,三、四、五級地同樣減少了面積;也就是說,高產土壤面積增加,低產田土壤減少。
        增施有機肥料
        增加有機肥料使用量,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集成推廣增施有機肥提升耕地質量的技術模式。
        突出主攻方向。突出主要作物、重點區域、關鍵環節,聚焦核心、精準施策、集中發力。以玉米、蔬菜等用肥量大作物為重點,在汲河、史河和灃河流域、城東湖與城西湖水源地保護區等重點區域,以適期施肥、化肥深施、水肥一體化等重點環節為突破口,提高配方肥應用率,主攻化肥減量增效。圍繞農牧結合、種養循環,加強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推廣應用沼液,鼓勵農民積造農家肥,施用商品有機肥。
        突出應用主體。在統籌抓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基礎上,突出重點,聚焦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根據其實際需求,簽訂服務協議,建立健全個性化施肥服務檔案,一場一策、一戶一策、一社一策、一企一策,開展專業化、個性化、全程化測土配方施肥服務,引導其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減量施肥,開展肥料統配統施,跟蹤技術服務效果。
        突出示范引導。以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區為核心,合理布局,按照有硬件可展示、有技術可推廣、有標準可復制的要求,建立土肥示范區。按照“調(調整肥料使用結構)、改(改進施肥方式)、替(有機肥替代化肥)、培(培肥地力)、提(提高肥水利用率)、控(減量控污)”的技術路徑,開展“雙節”(節水、節肥)、“雙推”(推廣新肥料、新技術),加快高效緩釋肥、生物肥料、土壤調理劑等新型肥料應用,集成示范推廣水肥一體化、種肥同播、機械深施等科學施肥技術。
        突出智慧土肥。積極推進“互聯網+”,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土肥技術,打造智慧土肥霍邱版。建立健全測土配方施肥信息平臺,不斷完善“縣域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及時更新數據,加強運行維護。應用手機、觸摸屏和電腦等終端設備,開發短信、微信、二維碼等方式,便于農民查詢測土配方施肥相關信息。
        推進秸稈還田
        農作物秸稈是重要的有機肥料資源,通過多種途徑還田,可以增加土壤養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有機質。
        秸稈腐熟還田。小麥(油菜)收獲時,將秸稈粉碎后均勻平鋪于田間。每畝撒施2公斤秸稈腐熟菌劑,灌水浸泡3-5天。用淺層旋耕機直接打碎翻耕,有條件可以過2-3天再翻耕一遍。撒施底肥后,拋秧或移栽秧苗。移栽以后,進行跟蹤調查和記載、統計分析。
        秸稈壓稻行還田。小麥(或油菜)收獲后,把秸稈堆在田間地頭。在水稻移栽7天后,把秸稈壓放在水田稻行間,隔一行壓放一行進行直接還田。用秸稈腐熟菌劑每畝2公斤拌5-8公斤尿素均勻撒施,田面保持3-5厘米水層加速秸稈腐熟。
        秸稈多年錯位開溝填埋還田。小麥(或油菜)收獲后,及時將整株秸稈和莢殼等均勻鋪放到田塊畦間的溝內,踏踩壓實。用拖拉機或犁將畦溝兩邊高出地表的土翻到溝內,壓住秸稈,同時對田塊表面作適當平整。畝用秸稈200-250公斤。有條件可以施用秸稈腐熟劑,每畝用量2公斤,加速秸稈腐熟。水稻的后茬小麥(或油菜)種植時,選擇不同位置開畦溝,連年錯位循環開溝。一般田畦溝深20厘米,溝寬50厘米。
        秸稈“田頭窖”堆腐還田。選擇田塊的拐角,每畝田挖一個深0.8米、寬1.5米、長2米標準的“田頭窖”,秸稈分層堆置、踩實。每層踩實后,畝用秸稈腐熟劑2公斤和尿素2.5公斤均勻撒施。在秸稈堆置完成后,用泥土在堆頂均勻蓋實(厚度約5厘米)。
        擴大綠肥種植
        綠肥作物有機質豐富,含有氮、磷、鉀和多種微量元素等養分,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因地制宜種植綠肥,充分利用冬閑田土肥水光熱資源,引導農民施用根瘤菌劑,促進紅花草等豆科作物固氮肥田,提升耕地地力。由于紅花草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質和鈣素,加上根系有較強的穿插能力,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紅花草茂盛的莖葉,覆蓋在地面,可以緩和土壤侵蝕,減少水土肥的流失。
        轉變施肥方式
        充分發揮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示范帶頭作用,強化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促進施肥方式轉變。一是推進機械施肥。按照農藝農機相結合、基肥追肥統籌的原則,加快施肥機械研發,因地制宜推進化肥機械深施、機械追肥、種肥同播等技術,減少養分揮發和流失。二是推廣水肥一體化。結合高效節水灌溉,示范推廣滴灌施肥、噴灌施肥等技術,促進水肥一體下地,提高肥料和水資源利用效率。三是推廣適期施肥技術。合理確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廣因地、因苗、因水、因時分期施肥技術。因地制宜推廣小麥、水稻葉面噴施技術。

      托普服務號微信二維碼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