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作物生理病客缺素癥狀的田間診別
作物生理病客缺素癥狀的田間診別
作物在其一生的生長發育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中,需要許多營養元素。這些元素具有不可缺少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功能性。這些必須的元素可分為三類:一是大量元素,有碳c、氫H、氧0、氮N、磷P、鉀K。由于c、H、O可從空氣和水中獲得,無須另行補給,所以大量元素通常是指N、 P、K三要素;二是中量元素,有鈣ca、鎂Mg、硫s;三是微量元素,有鐵Fe、銅cu、硼B、鋅zn、錳Mn、鉬Mo、氯c1、鎳Ni。如果缺乏這些元素應通過根部和根外施肥的方式給以補充,滿足作物的需求。如果得不到及時補充,作物就會發病,這種病害叫做“缺素癥”,是作物常見的生理病害之一。這種生理病害所表現的癥狀,在田問往往容易同病毒病引發的植株矮化、畸形扭曲、花葉小葉、蚜蟲為害后顯現的卷葉皺縮、葉蟬為害后出現的葉緣皺縮發紅、紅蜘蛛為害后引起的紅葉干枯、缺水或浸水內澇后顯露的葉片發黃……等癥狀混淆不清,需要認真加以診斷和鑒別,以便“對癥下肥”,使作物恢復正常生長發育,獲得豐收。
筆者根據多年對糧、棉、油、菜、瓜、果、花、煙、麻、雜等多種作物的田問觀測及有關資料,對作物缺素癥狀所表現的病狀作如下介紹,供農民朋友和基層農技植保人員參考。
1缺氮癥:植株矮小,葉片小而薄,枝葉缺葉葉綠素而變黃或發紅,分枝少、花少、籽粒不飽滿、產量低。嚴重缺氮時,癥狀遍布全株,基部葉片干焦死亡,不死亡的葉片則變為黃色,干燥時則變為褐色,莖稈短小而細弱,有一種弱不經風的感覺。
2缺磷癥:分蘗分枝減少,幼芽、幼葉生長停滯,莖、根纖細,植株矮小,花果脫落,成熟延遲;花青素增多,葉片呈現不正常的暗綠色或紫紅色,這是缺磷的典型癥狀。嚴重缺磷全株深綠色,基部葉片先黃,后干燥暗綠,干焦死亡。
磷肥過多時,葉片上會有小焦斑,這是磷酸鈣沉淀所致,是一種早衰的表現,類似老年人臉上黑色素沉著而出現的老年焦黑斑。水稻磷過多則阻礙對硅的吸收,易招致硅化程度降低而感病(葉瘟)。水溶性磷酸鹽還可與土壤中的鋅結合、減少鋅的有效性,故磷過多還會引發“缺鋅癥”。而氮肥過多與此相左,表現為葉片大而深綠,柔軟披散而下垂,營養體貪青而徒長,廷緩成熟期。氮素過多還會使植株體內含糖量減少,因為大部份糖類與過多的氮形成蛋白質,小部份糖類則形成纖維素、木質素,使細胞豐富而壁薄,莖部機械組織不發達,抗逆性差,易倒伏,易招病蟲危害。所以磷和氮缺乏和過多都會表現出生理病癥。
3缺鉀癥:莖稈柔軟易倒伏,抗寒、抗旱能力下降,葉片易缺水,蛋白質、葉綠素遭破壞,葉色變黃,逐漸壞死;葉緣還會焦枯,生長緩慢。水稻缺鉀,葉片常出現許多銹色小點,葉片短小而僵硬,常呈彎曲狀或皺縮狀。缺鉀癥首先表現在植株基部老葉上,葉脈間或葉尖葉緣上有壞死斑點,呈卷皺狀。
4缺鈣痘:缺鈣之初頂芽、幼葉淡綠色,繼而葉尖出現鉤狀,然后從葉尖、葉緣向內死亡,這是典型的缺鈣癥。大白菜缺鈣心葉呈現褐色。由于鈣難移動,不易被重視利用,所以癥狀表現在幼莖幼葉上。
5缺鎂癥:葉綠素合成受阻、葉片失綠、葉肉變黃而葉脈仍保持綠色,形成黃綠相間的斑駁花葉;嚴重缺鎂時葉片上有壞死褐斑,葉片早衰而脫落。由于鎂在作物內易移動可被重復利用,故癥狀在下部老葉上。
6缺硫癥:癥狀表現在幼葉上缺綠,且新葉均衡失綠,呈黃白色,易脫落;硫過多也有毒害作用,葉片呈暗綠色,植株生長緩慢。
7缺鐵癥:最明顯的癥狀是幼芽、幼葉缺綠發黃,甚至變成黃自色,但下部葉片仍為綠色。
8缺銅癥:葉片生長緩慢,呈現藍綠色。幼芽失綠,出現斑枯,最后死亡脫落;還會導致葉片柵欄組織退化,氣孔下面形成空腔發生萎蔫。
9缺硼癥:花粉發育不良,因而受精受阻,籽粒減少,油菜、小麥的“花而不實”,棉花的“蕾而不花”均為缺硼所致。棉葉柄上還有環斑突起。
10缺鋅癥:玉米“花自葉病”、果樹上的“小葉病”和“叢葉病”均為缺鋅典型癥狀。葉片小而脆,叢生在一起,
葉上還有黃色斑點。
11缺錳癥:葉綠體結構被破壞、解體,葉脈間失綠,有壞死斑點,根系不發達。癥狀首先發現在幼芽和幼葉上。
12缺鉬癥:葉片小,葉脈失綠,有壞死斑點,葉緣焦枯,向上卷曲。十字花科作物葉片卷曲變畸形,老葉增厚枯焦;禾谷類作物籽位皺縮或無法形成籽粒。癥狀首先表現在老葉上。
13缺氯癥:葉片萎蔫,失綠壞死,呈現褐色,根系受阻變粗,根尖呈棒狀。
14缺鎳癥:作物體內尿素會積累過多而產生毒害,葉尖壞死,不能完成生活周期而死亡。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有機肥料全鉀的測定(農業行業標準..
- 下一篇:春茶鑒別方法:一看二聞


